当生料成分发生较大偏差,超出控制范围较多时,也容易造成游离氧化钙偏高,如较高的KH值(0.93甚至更高)或较低的SM(2.2甚至更低)。当KH值过高时,烧出的熟料外观与正常熟料相似,结粒稍差,由于过多的氧化钙不能被硅酸二钙完全吸收,造成游离氧化钙偏高。此时可以适当减产或加大窑内通风,将火焰拉长,加少量头煤、适当减窑速,延长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当SM过低时,由于颗粒较大外部烧结完全但内部没有烧透,产生黄心料,如果此时IM较高则由于液相粘度增大分子扩散速度减缓,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可适当减产,将入窑溜子温度控制低些,降低入窑物料分解率,当SM低IM高时,窑内熟料不仅液相量多,且液相粘度大,可适当加窑头煤,提高烧成带温度,以降低液相粘度;提高分子扩散速度,当SM低,IM也低时,料子不耐火,严禁烧高温,防止窑尾结皮或窑内结大蛋。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KH过高,SM和IM过高或过低,就容易造成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偏高。
1、如果KH过高,则生料中的氧化钙含量相对较高,煅烧形成硅酸三钙后,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含量相对较高,即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相对较高。所以熟料中的KH不能控制的过高,一般在0.90±0.02比较合适。
2、如果SM过高,则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液相量会偏少,烧成吸收反应很难进行,造成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相对偏高。如SM过低,则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液相量会偏多,窑内容易结圈、结球,造成窑内通风不好,液相烧成吸收反应的进行,也容易造成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相对偏高。所以熟料中的SM值控制得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在2.60±0.10比较合适。
3、如果IM过高,则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液相粘度偏大,烧成吸收反应很难进行,造成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偏高。如果IM过低,则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液相粘度偏小,烧结温度范围变窄,煅烧温度不容易控制,温度控制高了容易结大块,温度控制低了容易造成生烧,这两种情况都容易使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相对偏高,所以熟料中的IM控制得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在1.60±0.10比较合适。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为生料成分引起的游离钙偏高,特别是三个率值超出控制范围较多时,单单靠调整窑的操作是很难将物料烧合格的,应该及时通知化验室调整配料,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调整物料成分到造成范围内,也可通过改变出库方式来调整。改自动循环下料为手动定点定区下料,通知化验室对每小时的入窑生料成分进行监控,选择一个成分接近于正常成分的下料口定点下料。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配料和改变出库方式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调整入窑生料成分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水泥工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